保监会改革直指“基本法”
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,今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.2地震,地震深度15.5公里,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.0公里(位於台灣東部海域),最大震度花蓮縣6強。
我常來台灣,也從未遇到這強度的地震」。另有外媒後來也關心富士康在台的廠房運作。
《美聯社》報道,地震發生後,台北部分老舊的大樓,有牆磚掉落,學校則撤離學生到球場去,「小孩用書本保護自己,防範餘震可能導致東西掉落」。政府對今早地震的反應「敏捷」,能即時啟動應急方案,並向蔡英文作匯報,而直升機等搶救隊伍也即前往重災區花蓮救援。《AP》及《路透社》則都關心台灣股市是否受影響,指台灣證券交易所今日(3日)如常運作,台股未受地震大幅波動。《半島電視台》則指台積電今天股價下跌1.3%。重災區花蓮,有大樓嚴重傾斜,民眾失蹤,人員搶救中。
除訪問台灣本地居民外,外媒也關注在台外國人的體驗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花蓮省道5處預警性封閉、17處阻斷、9處道路災情,蘇花路廊災損較嚴重 (中央社)花蓮地震釀災,交通部公路局表示,截至上午11時50分,省道公路災情通阻情形,共5處路段實施預警性封閉、17處路段阻斷、9處路段出現道路災情。
花蓮縣秀林鄉台8線129K+100(慈恩路段)落石坍方,雙向阻斷。公路局指出,蘇花路廊災損狀況較為嚴重,蘇澳至崇德全線封閉,光蘇花路廊就有2處預警性封閉,包含台9線104K至168K。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,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.2地震,地震深度15.5公里,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.0公里(位於台灣東部海域),最大震度花蓮縣6強,全台超有感。台9丁線65K+100(仁清隧道外)路面開裂。
截至中午1時30分前已有15人已脫困,現仍有6人受困便道內。台9線158K+600(下清水橋長度25M)落橋阻斷。
另豐原客運駕駛、乘客共4人,在警車戒護下協助先接送到梨山地區。童綜合醫院指出,49歲陸男到院時已昏迷,目前昏迷指數3,頭部重創、顱骨骨折現在搶救中。台9線147K+900(和平路段)落石。台9丁線67K~67K+200(仁清隧道)兩端洞口落石阻斷。
交通部長王國材今日表示,現在仍有餘震,必須等到穩定後才能預估工期,搶修時程不太樂觀,預期花東有一段時間都會靠海運接駁。谷關工務段今日表示,12車、21人受困。張裕閔指出,已由台中市消防局梨山消防分隊協助脫困後,由空勤直升機送下山就醫。災阻路段共有13處,包含台中市和平區台8線臨37便道9K+200~23K中橫便道,7處邊坡坍方全車道封閉阻斷
為此,除了透過對話及個別議合與被投資公司互動外,國泰人壽同時連續5年與國泰金控舉辦「氣候變遷論壇」,期望與台灣企業攜手應對氣候變遷挑戰,將「金融」影響力驅動為「聚眾」影響力,而其中參與的上市櫃公司佔台灣總市值70%、台灣總碳排放量40%,成為推動台灣氣候行動及永續發展的重要盛會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桃園青埔的Xpark和台中烏日大樓。
除此之外,也積極擴大永續投資,將資金注入太陽能、綠建築等低碳產業以及水資源等永續投資標的,落實No ESG, No Money。藉由員工在「綠色職場」工作、騎乘「綠色交通工具」進行「綠色商品」的推廣,這些國泰人壽員工的日常小事,也點滴累積成為地球減碳的力量。
Photo Credit:國泰人壽 了解更多國壽人壽永續行動: 企業永續網站 >> https://bit.ly/37FyR23 企業永續IG「房租待繳中|住在地球的小小租客」>> https://bit.ly/3Ec40X6 本文由「國泰人壽」提供,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審閱。Xpark不但有高回收率的中水系統,讓飯店淋浴後的污廢水經過濾後,能回收再讓園區利用。Photo Credit:國泰人壽 員工通勤新選擇 上下班也要減碳 在國內越來越普及的共享電動機車中,竟也可以看見國壽業務員的身影。身為集團最大子公司,國泰人壽更啟動「零碳營運轉型」及「低碳投資配置」的雙軌策略,讓3萬名員工不論內勤外勤或部門,都為減碳動起來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公布的氣候變遷報告給予人類一個「紅色警戒」,說明若再不控制升溫,物種及自然資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,危及全球半數人口的生存。因此2022年開始,減碳成效不但納入國泰集團所有子公司總經理的績效考核指標(KPI)中,國泰人壽更進一步將這項KPI納入相關部門副總級考核,以由上而下的方式,讓減碳成為國泰人壽3萬名同仁的日常。
資金投資綠能 向破壞環境的產業 say NO 從2015年起,國泰人壽就自行遵循聯合國「責任投資原則(PRI)」,審慎評估投資標的的ESG表現,並建立審核機制,排除具爭議的投資標的,例如煤炭相關價值鏈(燃煤發電業、煤礦業、煤礦鐵路運輸及煤炭輔助服務等產業),或是伐木業、棕梠油業等會對環境、社會造成破壞的產業,都列入不可投資名單。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帶頭參與國際氣候行動與議合 引領企業共築永續家園 扭轉氣候情勢並非一間企業或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,因此國泰集團積極參與各大國際氣候倡議活動,也獲得相當多的「台灣唯一」頭銜,包含是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(AIGCC)創始且唯一來自台灣的會員、也是Ceres Valuing Water Finance Task Force、CDP「Non-Discloser Campaign」及Climate action 100+等國際倡議行動中唯一的台灣金融業者。
烏日大樓的太陽能屋頂則可以「自發自用」,提供整棟大樓將近20%用電。此外,國泰人壽也於既有部分商品內,新增了多檔以ESG、永續環保為投資主題的基金。
Photo Credit:國泰人壽 用保費幫自己買保障 也給地球更多保障 你知道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、為環境盡一份心力,也可以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,藉投資力量促進環境共好嗎?國泰人壽與同樣遵循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(PRI)的多家投資機構合作,發行一系列投資型商品,除了由專業投資團隊為客戶把關投資績效,亦將ESG等相關主題的投資標的納入標的遴選的考量中,以共同發揮永續的影響力,投入永續發展議題。有賴於完備的視訊會議系統、內部通訊軟體及數位學習平台等工具,讓同仁居家依然能通暢地聯繫、辦公,因此也讓國泰人壽開始思考後疫情時代「更綠」的可能性。
深知投資的影響力,國泰人壽藉由建立永續投資制度、以實際行動支持ESG投資標的,同時手把手帶動更多企業一起努力,共創永續未來。這兩項綠建築分別獲得2020年台灣銀級綠建築標章、2019年獲得美國綠建築協會LEED黃金級標章。」國泰同仁謝先生說,當初從同事口中得知這個活動後就立刻使用,有時外出處理業務,但目標地點可能是公車、捷運到不了的地方,或是去外縣市正好沒有交通工具,只要透過手機APP,就隨時可以查找附近是否有機車使用。國泰人壽也深知惟有企業共同加入減碳的行列,才能讓台灣乃至全球達到淨零碳排,因此相信持續地與被投資公司溝通,與企業共同重視氣候變遷的可能衝擊與全球低碳轉型的新興機會,是一同打造永續未來的最佳方式。
除了維持分流上班,國泰人壽也將逐步建構更彈性、開放的職場:藉由更多的共享座位及討論空間,讓同仁能集中辦公,促進交流機會的同時,也達成節省辦公用電的終極目的。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,2021年的台灣,在短短三個月內經歷了百年大旱和暴雨成災。
騎機車穿梭大街小巷服務客戶,本來就是業務員的日常,努力提升員工減碳意識的國泰人壽,也將減碳的「觸手」伸到員工通勤上。擁有800萬保戶的國泰人壽,從2012年便率先推出行動保險服務,讓投保、理賠、保全、保費等流程全部數位化,更從2019年起全面推動電子保單,打造無紙化的保險服務,現在業務員只要帶著一台iPad,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業務,服務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減少大量紙張的消耗。
Photo Credit:國泰人壽 Photo Credit:國泰人壽 不只投資環境友善的產業,國泰人壽也致力成為「最綠的房東」,自2016年起投資開發的所有建築物,皆要求符合綠建築設計。截至2020年,國泰人壽已累計15棟綠建築、取得16項綠建築認證。
「三袋公主」的華麗轉身讓保單也成為綠色商品 過往業務員在招攬業務時需要攜帶許多紙本文件,一袋要保書、一袋商品建議書、最後一袋放契約變更書,因此被戲稱是「三袋公主」。在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投入減碳工作、承諾要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(Net Zero)時,台灣也沒有置身事外,政府於2021年10月首次將淨零碳排入法,邁入60週年的國泰金控,也率先承諾「2030年全台所有據點100%使用綠電(RE100)、2050年淨零碳排」的目標。「方便、省錢又環保,沒有理由不使用啊。從疫情看見職場轉型的可能 對全台員工總數超過3萬人、服務據點逾300個的國泰人壽來說,職場節電是減碳工程的重中之重,因此每年根據電梯、電腦主機等硬體設施的使用年限、能耗狀況進行汰換,早已是節電的標準配備。
這一場氣候之戰,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。國泰人壽2021年加入「GoShare for Business」企業方案,提供員工專屬折扣以鼓勵「綠色交通」,截至2021年底已經有超過千名員工響應,完成3,000趟騎乘,累積總里程數達1萬5千公里,減碳的成效也達4,600公斤,相當於種植將近400棵樹。
2021年5月突如其來的三級警戒,國泰人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員工居家辦公和異地備援,當時全台有70%的員工居家辦公、疫情重災區的雙北居家辦公比例更高達83%。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說,身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,國泰人壽有攜手社會大眾共同肩負守護地球的責任,期望透過「零碳營運轉型」和「低碳投資配置」的雙軌策略,更靠近我們心目中理想的低碳世界。
讓保戶為自己買財務保障的同時,也能透過投資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從疫情看見職場轉型的可能 對全台員工總數超過3萬人、服務據點逾300個的國泰人壽來說,職場節電是減碳工程的重中之重,因此每年根據電梯、電腦主機等硬體設施的使用年限、能耗狀況進行汰換,早已是節電的標準配備。
评论列表